.:. 草榴社區 » 技術討論區 » 当失去金钱和权利两座大山后,学历就是一剂毒药
--> 本頁主題: 当失去金钱和权利两座大山后,学历就是一剂毒药 字體大小 寬屏顯示 只看樓主 最新點評 熱門評論 時間順序
我本英雄


級別:精靈王 ( 12 )
發帖:1253
威望:2047 點
金錢:915 USD
貢獻:44863 點
註冊:2014-07-04


当失去金钱和权利两座大山后,学历就是一剂毒药



这是第三遍读孔乙己,每读一遍,内心都异常复杂。


孔乙己的困境当然有他自己的原因,抄书抄不下去,又好吃懒做(以旁人视角观之),最后还染上了偷窃的习惯,可以说正是他的自甘堕落给自己铸上了牢墙。

我怒其不幸哀其不争,可我却从没有憎恶他。他是可爱的,他会和“我”分享茴字的四种写法,会给小朋友茴香豆吃,会突然想到孔子说的“多乎哉,不多也”。可怜他,但真的很难讨厌他。


相反,这个社会给我的感觉才是冷酷无情的。不管是酒家还是“我”,不管是短衫工人还是小孩,都嘲笑着他的迂腐,他的“不合时宜”,似乎孔乙己的满口“之乎者也”正是他们本已苦难的人生里不多的快活源泉。即使孔乙己生活愈加困窘,旁人除了嘲笑与讥讽,也从不曾伸出过援手,哪怕就一次。我不禁从头冷到脚,这不正是狂人眼中吃人的社会吗?比起孔乙己的缺陷,我更可悲于社会的冷漠。

这也正是鲁迅先生想表达的,在那个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封建社会,除了像范进般中了举人,一般的读书人很难真正有体面的活下去,很难不落魄。书友的话,也不无道理—“失去权力和金钱两座大山,文化可能成为一剂毒药”。



这不禁让人想到今年上半年热议的孔乙己文学——“学历不但是敲门砖,也是我下不来的高台,更是孔乙己脱不下的长衫”,少年人意气风发读不懂此中滋味,当读懂时却早已是书中人,不禁泪流满面。



当下年轻人,享受着大学扩招的所谓“红利”,却也面临着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毕业即失业早已不是一句戏谑之词,这年一千万的大学毕业生还没着落,马上又是一千多万的毕业生接踵而至,高精尖端不是人人都匹配,下层三五千的工资又觉得对不起自己的十几年寒窗苦读和爸妈省吃省用的供养。于是希冀继续提升学历以面对这个内卷的社会,读完本科要读硕士,读完硕士要读博士,读完博士要读博后,国内读还不够还要有海外经历,恍惚间大半青春年华已过却发现境遇并没有多大改善,这时慨叹一句自己不正像当年穿着长衫的孔乙己吗?却被某些媒体高高在上的指责“高不成低不就正是年轻人自己的问题!”毫无共情的指责似乎就能够触痛这个社会的神经末梢,改变固有的结构矛盾。90后是被指责为毁掉的一代,00后是被担忧为躺平的一代,可这些年轻人也正是挣扎于社会现实还在寻求着出路的一代,是爱国热血彰显得淋漓尽致的一代,是马上或正在接住时代接力棒的一代。所以,与其居高临下的指责,不如给予点真诚的过来人的建议。与其担忧年轻人热衷进寺庙求神拜佛会消磨斗志,用一句“奋斗才是青春的底色”予以令人反感的劝诫,不如选择相信年轻人最终会“在上香和上吊中选择上进”。



至于很多人对于大学由精英教育变成普通教育的喜和忧,对于目前教育与社会岗位需求不匹配的困惑,这些都是很有建设性意义的思考点,大家尽可充分思考和论证。我们教育的知识非得是有用的吗?为什么职业教育之外还需要通识教育?还是说我们也要在博雅教育的同时再多一点职业素质与能力的培养?文科工薪普遍比理科低,“学文科难以改变家庭命运”,“饿你几天,看你还学哲学吗?”当面对这样的现实言论,我们还有必要学文科吗?“茴”字的四种写法到底有没有意义?这些都是值得整个社会关注和思考的问题,而关于这些问题的答案的寻找,确也任重而道远。



所以,当有人望着渺茫的远方,问着“假如我没有读那么多书,假如我没有离开双水村……”的时候,请不要再像嘲笑孔乙己那般冷酷和无情,不妨拍拍他的肩膀,告诉他“读书,永远有意义。为读书,但不唯读书。”






赞(2)
DMCA / ABUSE REPORT | TOP Posted: 09-06 17:13 樓主 引用 | 發表評論
夜歌雄霸


級別:聖騎士 ( 11 )
發帖:6839
威望:944 點
金錢:42621 USD
貢獻:0 點
註冊:2025-04-12


感谢分享
TOP Posted: 09-06 17:20 #1樓 引用 | 點評

.:. 草榴社區 -> 技術討論區

快速回帖 頂端
內容
HTML 代碼不可用

使用簽名
Wind Code自動轉換

按 Ctrl+Enter 直接提交